汽车保养注意事项:机油粘度与加注量

「三滤一油」是汽车常规保养需要更换的耗件,其中空气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的更换周期比较长,简而言之为两组空滤可以以1-2万公里分别更换,燃油滤清器则为“不堵不换”(没有固定周期)。


机油与机滤是每次保养都需要更换的,机滤作为过滤与贮存机油杂质与磨损碎屑的滤清器,也是有绝对更换必要性的。然而这些只是基础常识,需要注意的是选对机油的粘度并观察加注量。


粘度的选择方式

参考标准:《用户手册》(汽车说明书)。


在手册内一定会注明汽车建议使用的机油粘度标准,最多会有两个标准。比如0W-20或5W-30,那么选择机油就可以是这两个标准;反之如果只有一个建议标准的话,就不能乱改“高温粘度标准”哦。


假设建议的唯一选项是0W-30,选择机油可以0/5/10/20W-30,但不能是0W-20/40/50,为什么这么说呢?


「-」只是个连接号,没有实质上的意义。连接号之后的数值为高温粘度,也可以理解为高温流动性——所谓的高温指的是热车时的发动机防冻冷却液的问题,这个温度会在90-130℃区间内波动,但一般都在100℃左右。


也就是说高温温度标准是基本不变的,那么机油应当匹配的高温流动性能当然也不能乱改;可是有些发动机会同时建议两个标准,这又要怎么解释呢?或者说使用不同粘度的机油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这是个需要分析的问题。


假设同时建议-20/30高温粘度的机油,使用20粘度的动力体验会好一些,但是发动机的磨损程度会大一些;反之用30粘度的机油动力会略差,不过磨损更低且噪音往往也会低一些。


机油(发动机润滑油)的特点是温度越高粘度越低,用20机油则会在润滑时形成质量略差的润滑油膜,活塞曲轴气门等位置的运行阻力略小,这是提升扭矩和马力的理想方式之一。至于磨损实际上倒是可以不用担心,因为既然敢于建议用低高温粘度的机油则磨损可控,以车辆的实际报废周期计算也不会损失什么。只是能否接受噪音的变化,这就要自己去体验来判断了;但如果建议标准只有一个的话,比如30粘度则不应该降低到20,否则磨损会不可控。


重点:连接号之前的0/5/10/50W代表的是机油低温流动性,或者就是机油的结冻的温度;用数字加上(﹣35)等于机油冰点,标准如下。


0W﹣35℃(零下)


5W﹣30℃


以此类推即可。这个标准是可以自行调整的,假设今年准备在闽粤琼等地过冬,那么用20W﹣15℃的机油也没有问题;明年准备到黑吉辽蒙藏等地区过冬的话,用0W﹣35℃的机油都不见得一定不会结冻,所以冰点要根据气温自行调整。


加注机油的合理量应当参考机油尺,而且要在冷车的时候观察。


因为机油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高温时会有体积膨胀;而更换加注机油时已经是“冷车”,加注的机油也是常温。那么检查机油则应该在冷车之后通过机油尺判断,否则在高温碰撞后观察的油量一定是偏多的;如果热车加注量正好的话,那就说明机油加少了,但具体少了多少还得在冷车后判断。


其他油液诸如刹车油、防冻冷却液也是相同的。


重点:机油加注量不能少也不宜多!加注量过多必然会造成三个问题。


动力变差


油耗升高


烧机油


动力变差很好理解,贮存机油的位置是“曲轴箱·油底壳”,这个箱体内部装的是曲轴。而曲轴是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是以转动的方式输出转矩(扭矩)。扭矩×转速÷9549×1.36=马力——曲轴在曲轴箱里并不与机油接触,曾经依靠曲轴搅动机油实现飞溅润滑的设计已经淘汰,因为曲轴搅动机油的过程会损耗扭矩。


而机油加多了则会造成这种现象,扭矩下降则动力变差,想要达到合理的动力标准就得拉升转速,而转速越高油耗也就越高了。


同时曲轴箱应当贮存多少机油是有标准量的,超量加注后会造成箱体内部压力异常升高;因为运行中的发动机温度很高,高温会造成机油蒸发而出现机油蒸汽。异常的压力可能会造成机油蒸汽窜入燃烧室或影响强制通风而进入燃烧室,随即则是参与燃烧而出现“假性烧机油”。


这种烧机油虽然不是因硬件故障导致,但只要烧机油就会造成燃油的燃烧不充分,积碳则会大量地形成;同时曲轴箱长期在异常的压力中也会容易破坏密封,总之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所以机油加注量要合理,但很多机修工都有可能给加多了;多加的机油可以通过机油尺的管路用软管抽出来,直到液位达到机油尺中线偏上一点点即可。机油尺从中线到上下线代表的机油量是相同的,基本都是总量的12.5%,那么多加注了多少与应该抽出多少也就不难计算了。